全球钢材百科网
模具钢材种合金元素的作用有哪些?
发布时间:2024-11-29 09:36:52 浏览:

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

碳(C):

碳对钢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。在热作模具钢中,随着含碳量的增加,钢的强度、硬度和耐磨性提高,但塑性和韧性降低。对于冷作模具钢,含碳量的增加会提升抗弯强度和耐磨性,而含碳量的减少则增强韧性,但会降低抗弯强度和耐磨性。因此,抗冲击及高强韧冷作模具钢的含碳量通常控制在0.5%-0.7%,而高耐磨性模具钢的含碳量则达到1.2%-2.3%。碳还能提高钢的淬透性,但会降低耐蚀性、焊接性能和冷成形性能。

铬(Cr):

铬能显著提升钢的耐蚀性和抗氧化性,增大淬透性,产生二次硬化效应,形成特殊碳化物以提高耐磨性。同时,铬在改善钢的使用性能时,不会损害其工艺性能。此外,铬还能提高钢的高温强度,是冷作、热作和塑料模具钢的基本合金元素。

钼(Mo):

钼能增强钢的二次硬化能力、高温强度和抗蠕变性能,提高抗过热敏感性和淬透性,同时抑制回火脆性。在耐蚀塑料模具钢中,钼还能提高氧化物介质中的耐蚀性,但会增加脱碳的倾向。

钨(W):

钨在钢中的作用与钼相似,能形成坚硬稳定的碳化物,提高淬、回火钢的红硬性。钨在增强耐磨性和抗过热敏感性方面优于钼,但含钨量过高会显著降低钢的韧性。

钒(V):

钒能细化晶粒,显著提高耐磨性和二次硬化能力,同时提高抗过热敏感性。但钒含量过多会恶化钢的可锻造性能和磨削性能,因此钢中的钒含量一般控制在0.2%-2%左右。

镍(Ni):

镍是唯一能同时提高钢的强度、淬透性和韧性的元素,但对耐磨性和二次硬化性能无显著贡献。镍会恶化工艺性能,如可锻性、软化性和切削性,因此在冷作模具钢中较少应用。但在大截面的热作模具钢和塑料模具钢中,加入少量镍以提高淬透性和韧性。

锰(Mn):

锰能显著提高淬透性,降低Ms点,增加淬火后钢中残余奥氏体量,从而减少淬火后的尺寸变形。锰是空淬微变形冷作模具钢的基本成分,也是高碳奥氏体无磁模具钢的主要合金元素。但锰会加剧回火脆性和过热敏感性,因此宜与其他合金元素复合添加。在抗冲击及高韧性的冷作模具钢中,锰的含量受到限制(Mn≦0.6%-0.8%)。

硅(Si):

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变形抗力和冲击疲劳抗力,提高回火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,但会降低钢的塑性、韧性和增大脱碳倾向。在传统抗冲击钢中,硅的含量为0.5%-2.0%。硅含量较高时,易导致加热保温过程中钢中碳的石墨化。

钴(Co):

钴能提高高速钢的二次硬化效果,即提高红硬性;显著改善含镍马氏体时效钢的强韧性,使其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;同时提高耐热钢和热作模具钢的耐热性和热强性。

硫(S):

硫是钢中的有害元素,与铁和锰化合生成FeS和MnS,增加钢的热脆性,降低强度和韧性。但硫能改善钢的切削性能,因此发展了含硫易切削钢。

磷(P):

磷也是钢中的有害元素,增加钢的脆性,尤其是低温脆性(冷脆),并提高回火脆性的敏感性。但当磷与锰共存时,即使在高温回火范围内也会产生回火脆性。然而,磷能提高钢的强度和耐蚀性能,因此发展了含磷的低合金钢和钢轨钢,以提高它们的耐蚀性、耐磨性和抗压性能。

全球钢材百科网